写生要融入大量的思考与试验丨“当代广东山水画创作与教学”研讨会

  图:参加开幕式和研讨会的部分嘉宾合影

  由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黄埔文化(广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协办的“笔墨清吟 远山苍茫”山水画作品展”2月24日下午在广州市黄埔区多元文化和高端文化人才交流中心开幕。28位中青年画家带来了40多幅风格迥异的新作,诠释了新一代中青年画家在“在笔墨上回归传统,在观念上拓深传统”所创造出的成果。

  图:展览现场

  同期,还举行了“当代广东山水画创作与教学”高层次人才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研讨会,黄埔文化(广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罩添,广州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林沛锐,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郭楚开,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吴彬,南昌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刘晓衡,广东省青年美协山水艺委会副秘书长黄大东,中国国家画院许钦松工作室画家陈思米,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秘书长崔晓勇,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四期画家肖铭以及部分参展作者、美术爱好者等参加了研讨会。

  图:研讨会现场

  艺术家们围绕“当代广东山水画创作与教学”的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写生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传统的技法与现代绘画语言和艺术形式融合等话题展开探讨。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蔡祜和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许洪林共同主持。

  图:广东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蔡祜发言

  广东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蔡祜在研讨会上表示:“‘写生’贯穿整个广东山水画的传统,成为岭南绘画的本土‘基因’。在近代以来,以‘二高一陈’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便通过写生,关注现实的方式,影响了近代中国画的发展进程,而随后的关黎等人同样将写生投入到现实主义创作之中,在1954年的时候,关山月黎雄才用中国画的方式对武汉的船坞、货船、桥墩等建设场景进行,为中国画创作中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当时的‘全国水彩速写展览会’中少数用国画描绘工业建设题材的作品”。

  图:展览现场

  蔡祜认为,写生是解决艺术创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关山月先生创作《绿色长城》所描绘的海岸线与防风沙林带,在构图与色彩进行了大胆创新,这一切都源于他此前多次深入到粤西民兵哨所,和民兵一起生活,多次写生记录所积累的珍贵一手素材。只有通过写生才能提炼情感,林丰俗老师的《石谷新田》《公社假日》中传递那种南国乡村质朴而丰厚的情感力量,正与其长期在怀集,肇庆地区等基层生活与工作经历息息相关。从这些大师经典中也可以发现,在写生中需要投入思考与情感的重要性,不然也只是停留在技巧上的练习,之前看过一批描绘延安风光的写生中,大部分都是相同构图,相同位置的延安宝塔。在本次展览中可以看到很多画家的作品在写生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思考与试验,这种对广东山水画写生传统的延续令人印象深刻。

  图:展览现场

  蔡祜表示,广东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是中西文化最早产生碰撞的地区之一,这点是广东山水画形成很有辨识度的地域特征。比如在技法表现上,广东山水画家更倾向于思考传统与当代结合的表现方式,展现出生机勃勃、多元繁荣的艺术风貌,在题材方面也非常具有特点,比如说海洋题材,无论是当年广州美院集体创作的《向海洋进军》,还是当代陈新华老师的海洋题材作品,以及前几年广东画院组织的海岸线创作计划,都可以看出广东山水画家对海洋题材的多重耕耘。还有岭南水乡题材,在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岭南水乡创作,通过清新抒情的笔调以及包容并蓄的绘画技法,绘制了大量富有田园乡土气息与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直观反映了水乡题材所独有的和谐情韵,悠闲宁静的诗意美。这种基于生活所见所思而开发的题材,其实更能展现出广东山水的地域特点。

  图: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许洪林发言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许洪林分别从岭南画派三杰的教育观、新时代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高校的中国画人才培养体系三个层面,就当代中国画的教学与研究问题进行交流。在他看来,岭南画派三杰的教育观具有“无物不可绘”的专业学习观、“有教无类”的人才培养观、“艺术民众化”的社会美育观和“为人类而艺术”的人格教育观四个特征。许洪林表示,美术教育对于岭南画派三杰来说,与其“艺术革命”“实业救国”有着同样的意义,他们以独特的美术教育实践,为我们形塑了另一番美术教育图景,这幅图景深刻展示了岭南画派在美术教育中所孕育着的某种精神,这种精神不是指向于狭义的美术技能与教学方法,而是着眼于人类发展及人的全面素养提升之教育理念,值得关注。

  图:开幕式现场

  同时,许洪林还从中国画家及其学习者的使命担当、新时代中国画的困惑与挑战、文化传承与体系建构,及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方面论述了新时代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从学历体系、课程结构、学术精神与教学模式等视角分享了高校中国画人才的培养体系,认为学习中国画还需要在思想观念、内容题材、艺术规律、语言方式、时代景象、时代精神、城市文明、公共空间、服务大众等方面多作思考,也需要对传统中国画精神与当代美学思潮的关系、创作观念与新工具媒材语言的拓展、社会精神风貌与艺术再现等问题有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

  图: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秘书长崔晓勇发言

  “在创作中要不断去学习和借鉴历代大师的经典之作,加之平时写生的素材并融入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感。在创作过程中组织自己的艺术语言,提炼取舍,并把客观物象与主观意念融为一体,情景交融。通过艺术语言的重新组合,来表现符合当代人们审美的艺术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便利,外来文化的渗入等,中国的绘画艺术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在传统的技法上要融入现代绘画语言和艺术形式,才能发展传统和创新”,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秘书长崔晓勇认为,“在创作中更要有林泉之心,当胸有成竹时,方可磨墨展纸落笔。贾又福先生在画论中提出‘如果说,生活和大自然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发祥地,那么,至情至感,乃是一切艺术创作活动总的能源。作画也总是以情致深,以情致神的’,因此,有感情的艺术作品才具有艺术之魂。‘触景生情’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所以在创作中要做到情景交融。”

  图: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四期画家肖铭发言

  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四期画家肖铭表示,“画中设色之法,论火候,不在取色,而在取气。”没骨山水解放了创作者的天性,不必受限于传统画作的条条框框,跳出线条勾勒,敢于尝试多种色彩搭配,上色更加随心,有利于激发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图:参展艺术家郭楚开、彭剑英、陈思米、卓愿、沈建荣、谢贵彬、庄晓俊、陈冠东作了交流发言


本文地址:http://www.guangdongzixun.com/qushi/447.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广东资讯网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1074976040@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

相关文章

城市快讯

APP下载